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37】施卫东:为民履职,势争“120分”

发布时间:2022-03-01

1646099142524256.jpg


    施卫东,男福建警察学院1991届交通管理专业毕业生,现任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个人荣誉    


    获个人三等功、全省交通安全创建先进个人、“省五一劳动奖章”及“省优秀青年卫士”、“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1646099167124951.jpg



校友事迹


面对工作,你能付出“120分”的努力吗?面对难题,你能交上“120分”的答卷吗?施卫东就是这样一名始终以“120分”要求自己的人民警察。

从警多年,他始终以“120分”的努力,不仅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且创新了许多机制、办法。



微信图片_20220301094502.jpg


    多数男孩都有过警察梦,施卫东儿时也不例外。一身帅气的警服,是他童年最向往的梦。1989年,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了警校,学习交通管理专业,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1991年毕业后,他加入蕉城区飞鸾交警中队,踏上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征程。可还来不及享受警察的荣光,施卫东就体会到警察的艰辛和重担。

    飞鸾镇人口多、车流繁,交通压力大。尤其,油车岭路段是7米宽双向两车道,坡陡弯急,很多大车经常抛锚,造成堵车。多的时候,一周甚至堵车10次以上。

    “路一堵,我们的车也开不上去,只能走路。有时,为了找到堵点,往往要走一两个小时路。”施卫东回忆起那段经历还心有余悸,那条路,他不知来来回回走了多少次,磨坏多少双鞋。

    初入交警行业,就面对如此挑战,但施卫东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努力用心地向领导和同事们学习交通疏导等技巧,还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交管理论。正常别人4至5年才能上手,他仅用2年多就上手了。1996年,他更是因为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飞鸾交警中队副指导员。

    2000年6月,施卫东开始担任七都交警中队指导员。2001年3月起,他正式主持七都交警中队工作。当时,七都交警中队不仅要承担交警职能,还承担着公路巡逻民警的职能,任务繁重,却也磨炼出他更为扎实的业务水平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早些年,104国道眉洋岭路段常常有“车匪路霸”现象,严重影响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守护国道的安宁,施卫东采取“四班三运转”的警务模式,24小时不间断强化巡逻管控。他自己也和道路卯上了劲,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牵挂着路面情况,不分昼夜和战友们轮班巡逻,有效地打击了“车匪路霸”。

    施卫东主持工作的当年,七都交警中队被授予“创平安大道‘全国模范中队’”和公安部集体一等功。他个人也被授予三等功和全省交通安全创建先进个人。

    工作上称职的他,在家庭上却显得不那么“称职”。长期扎根在乡镇,让他少了许多陪伴父母和妻儿的时间。甚至1994年妻子生孩子前,他仍在外地执行警卫任务,直到最后一个小时,才匆忙赶到。

    “虽然有时要放弃很多,但守护好一方安宁,就是我们警察义不容辞的使命!”施卫东坚定地说。



微信图片_20220301094507.jpg


    10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施卫东深刻明白,不能以“100分”来要求自己,而必须以“120分”来要求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为出色的成绩。

    2002年7月,施卫东任宁德市交警直属大队城区中队指导员,2004年9月任宁德交警直属大队副大队长兼城区中队长。这时,他的焦点,从一线交警工作转为城区交通管理。

    上任没多久,施卫东就接到了城区“畅通工程”的一个“硬骨头”任务:宁德老城区“煤炭场路口”经常发生堵车,需要进行改造。这一路口当时处于城区的中心,对于城区交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120分”的方案!

    交通设施改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交通科学管理和各方面的诉求。参与任务的过程中,施卫东充分借鉴先进交通管理模式,考察分析宁德实际交通状况,积极与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最终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红绿灯+渠化”的方式进行交通管理。

    这一方案拆除路口原有的环岛和部分绿篱,扩宽了路口,通过合理设置导流岛和增加进出车道大大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很大程度缓解了当时“煤炭场路口”及周边的交通压力。

那几年,老城区的交通安全设施逐渐完善,交警管理更加规范有效,“畅通工程”顺利达标,城区交警中队连创“省级文明单位”。

    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施卫东主持宁德交警直属二大队工作。东侨为新区,道路条件较好,可安全设施不完善,一些路口每周要发生10余起交通事故,施卫东和民警一起蹲在路边,探讨出了闽东路、天湖路与薛令之路口中央隔离、20余个交叉口加装减速垄等措施,辖区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如今,在东侨开发区主要干道的红绿灯路口,可见到LED显示屏上有趣的标语——“把酒问青天,醉驾几人回”“人车相礼让,生命有保障”……朗朗上口而又寓意深刻的标语,让出行者更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2012年,施卫东发现出行者在等待漫长的红绿灯时,往往容易因烦躁而导致抢灯、超速等行为。针对这一情况,他创新“红绿灯路口LED宣传屏”模式,在红绿灯路口设置LED宣传屏,发布趣味交通宣传标语,让出行者受到教育的同时把心态放平和。该模式被市政法委发专刊向全市推广。

    设置“红绿灯路口右置摩托车专用道”、配置“交通安全宣传大篷车”、向辖区校园发放“交通安全小书签”……一项项创新的举措,凝聚了施卫东对交通管理工作“120分”的追求,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交通管理的满意度。

    2016年12月,施卫东任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从一名交通管理工作者变成了一名公安机关党务工作者。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交通管理和机关党务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施卫东并没有畏难,而是不断加强业务学习,适应新岗位。

    “只有公安机关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只有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自从上任新岗位,施卫东就把干警的一点一滴记挂在心头,探索如何通过党建提升干警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2017年,在施卫东的努力下,宁德市公安局机关党务创新党建“三强化三突出三创新”的“333工作法”,通过强化中心组学习抓关键少数、强化“三会课”抓基层支部、强化制定规范抓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中突出忠诚建警、突出服务实战、突出模范担当;创新“每日一学党规”、党员组织活动“一本通”、“政治生日贺词”等方式,提升公安机关党建水平。这一工作法也被列为全市党建创新项目。

    这些举措的实施,让公安机关党委焕然一新,充满了活力。可施卫东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党建长效机制。

    2018年,针对党支部重业务轻党建、组织活动方式单一等问题,施卫东牵头创新《宁德市公安局党建工作等次化评价办法》,探索建立党支部管理长效机制。

    2019年,施卫东又进一步牵头创新“党建项目积分制”,将各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党员进社区等各项党组织活动内容列为党建评价项目,并根据各项目实际要求进行实时进度评分,年终累计得分直接作为各支部党建工作的考评结果。

    “软”“硬”兼施,才能碰撞出新火花。施卫东还通过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区服务、爱心献血、灯谜比赛、宪法知识竞赛、体育比赛,协调团购“警影卡”“健身卡”“游泳卡”等多彩的活动丰富干警业余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在施卫东和领导、同事的努力下,宁德市公安局被评为“1263党建机制”全市示范单位。

    施卫东的“120分”,不仅是对自我的要求,更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他的成绩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当选了福建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正是这种对于“120分”的苛求,才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篇章。